新闻资讯分类
新闻中心
一、小麦种子处理
1、选种、晒种:
首先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、优质、抗(耐)病的小麦品种。选好品种后,汰除麦种里的秕粒、霉粒及其它杂质,在播前5-7天翻晒 1-2天,以增强小麦种子活力。
注意:晒种时不要暴晒,不要在水泥地上晒。
2、小麦种子药剂处理:
秋播种子药剂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土传、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以及秋冬季苗期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关键措施。
预防土传、种传病害可选用戊唑醇、苯醚甲环唑、咯菌腈、硅噻菌胺、多粘芽孢杆菌、大黄素甲醚、木霉菌等种衣剂进行包衣或拌种。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、根腐病、纹枯病、全蚀病等,兼治苗期锈病、白粉病等,其中多粘芽孢杆菌能增强植株抗赤霉病的能力。预防地下害虫,可选用吡虫啉、噻虫嗪等种衣剂拌种或包衣。可防治金针虫、蛴螬、蝼蛄等地下害虫,兼治胞囊线虫、苗期蚜虫、麦蜘蛛等。在地下害虫与土传、种传病害混合发生区域,可选用相应的杀菌剂、杀虫剂复配进行包衣或拌种,复配时有效成分应与单剂剂量大致相同。也可直接选用复配制剂如戊唑·吡虫啉、苯醚·咯·噻虫、烯肟.苯·噻虫等拌种或包衣。
注意事项:一是种子包衣时,包衣的种子在阴凉处凉干后进行播种;二是剩余的拌过药或包衣的麦种要进行无害化处理,如深埋或销毁等,不要随意丢放,更不要食用或作饲料。
二、农田杂草防控原则
坚持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,突出恶性杂草、重点区域关键环节,坚持分类指导、分区施策、达标防治,坚持以下基本原则:
1、坚持综合防控。充分发挥轮作休耕、深耕除草、覆盖除草、水层调控等农业、物理及生态防控措施的作用,降低杂草发生基数,科学推广“封杀结合”的化学除草技术。
2、坚持治早治小。出苗期和幼苗期是杂草防控的关键阶段。根据作物栽培模式、土壤墒情以及除草剂特性,优先进行土壤封闭处理,在杂草幼苗期趁早实施茎叶喷雾处理,提高杂草防治效果。
3、坚持减量增效。大力推广除草剂减量使用技术,选用高效安全除草剂品种和增效助剂,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产品,坚持对靶选药、适时适量施药,严防违规用药,避免乱用药。
三、小麦田杂草防除技术要点
防除麦田杂草要立足麦草秋防、综合防控。重点防控节节麦、看麦娘属、野燕麦、菌草等禾本科杂草及波斯婆婆纳、牛繁缕、播娘蒿、猪殃殃等阔叶杂草。
1、非化学控草技术。
(1)精选种子:通过对麦种调入和调出检疫,检查其中是否夹带杂草种子,特别是毒麦、节节麦、野燕麦等。
(2)农业措施:通过清洁田园、合理密植、施用腐熟土杂粪肥,实行轮作换茬等措施,有效减轻伴生杂草的危害。提高整地质量、合理运筹施肥、加强苗期病虫害防治等,促使小麦苗全、苗壮、苗匀,提高小麦对杂草的竞争力。
(3)物理措施:小麦播种前通过翻耕或旋耕整地灭除田间已经出苗的杂草,清洁和过滤灌溉水源,阻止田外杂草种子的输入。
(4)生态措施:采取玉米秸秆覆盖、稻草覆盖,有效降低杂草出苗数。
2、化学控草技术。采用“一封一杀”策略。
(1)土壤封闭处理:在小麦播后苗前,选用异丙隆、氟噻草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。
(2)茎叶处理:在秋冬季,以看麦娘、日本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,在杂草出齐后草龄 3-4叶期、麦苗3-6叶期,选用唑啉草酯、炔草酯、氟唑磺隆、啶磺草胺、环吡氟草酮、精噁唑禾草灵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化学防除,选用甲基二磺隆与异丙隆复配制剂防治草、硬草;以猪殃殃、牛繁缕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,在杂草出齐后草龄二轮叶前后、麦苗3-6叶期,选用氯氟吡氧乙酸、灭草松、苯磺隆、氟氯吡啶酯、双氟磺草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化学防除。
注意:春后麦田化学除草,应在小麦拔节前施药防治。
四、化学除草技术要点
1、因地制宜,选准药剂。根据作物种类、田间草相选择对口药剂,切不可滥选滥用,不要随意加大剂量和扩大使用范围。
2、药量准、水量足。一是根据推荐用药量将习惯亩折算成标准亩,不要随意增减,以免造成药害或影响防效。二是水量足,根据药剂使用说明方法,施药时用足水量。若土壤墒情较差,在保证用足水量的前提下,可按除草剂使用说明推荐的最大用药量进行化学除草。
3、适时施药。茎叶喷雾必须在杂草出齐后、草龄较小时,施药效果好,过早草未齐,过迟草龄大,效果均差。
4、注意施药方法。施药应选在晴天无风或微风时进行,冬天施药最好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间进行。要求采用二次稀释法,配药准确,喷雾均匀周到,不漏喷,施药后应将喷雾器彻底清洗干净。
5、注意在强筋麦、优质麦上严禁使用甲基二磺隆及其复配制剂,且不能与2,4-D滥用,以免出现药害。避免炔草酯、唑啉草酯与激素类除草剂混用。
(文章来自网络)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版权所有 © 2017 安徽省东星农业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0021488号-2
技术支持:中企动力 合肥